生活垃圾是每個人、每個家庭每天都在生產和必須面對的東西,我們日常所能做的,往往是將它掃進簸箕倒進垃圾袋里,或是將它收集在桶里、筐里倒進流動垃圾車里。至于這之后的問題,可能不會有太多的人去考慮。那么,我們每天到底制造了多少垃圾?這些垃圾又哪里去了?最終是如何處理的?
攀枝花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位于攀枝花市仁和區大龍潭鄉迤資村,項目自2018年5月投入使用以來,目前已處理生活垃圾30余萬噸,發電近1.3億度,實現經濟效益8500萬元,實現了生態經濟效益雙贏的局面。
在發電廠主廠房全密閉微負壓的卸車大廳內,專用密閉垃圾清運車正將生活垃圾緩緩倒入垃圾池。這些垃圾將在垃圾池經過五天左右的沉淀發酵后進入焚燒爐,焚燒產生的熱量通過余熱鍋爐產生蒸汽,蒸氣進入汽輪機帶動發電機組發電,產生的電能最終通過輸電線路并入國家電網。
據悉,攀枝花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是攀枝花市2016年重大生態環保項目,2018年5月建成投入使用。項目總投資3.68億元,建設內容包括:生活垃圾焚燒線及汽輪機發電機組、煙氣凈化系統、灰渣處理設施、垃圾滲濾液處理站等。設計規模為日處理生活垃圾800噸,日發電28萬度,具有良好的生態經濟價值。
此外,焚燒垃圾可能會產生二噁英,但一旦溫度超過800℃,二噁英就會分解掉,焚燒爐工作時溫度會維持在800℃到1100℃之間。為徹底消滅有害物質的產生,焚燒廠還通過半干法脫酸、活性炭噴射和布袋除塵器等多種工藝進行消除。
攀枝花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負責人黃發東說:“除了無臭味,無毒氣,無灰塵,發電廠的污水經過廠內滲濾液處理站,處理后的水質達到國家一級排放標準,用于廠區內的綠化等。”